推广 热搜:

近八成父母不了解“儿童权利”

   日期:2024-06-03     来源:www.wvmdt.com    浏览:702    
文章简介:日前,中国儿童中心推出一份对武汉、南昌、乌鲁木齐、哈尔滨、南京、成都、南宁等7个城市2049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的《城市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》,数据显示这类平均年收入为11.16万元的家庭中,父母儿童权利知道度不高,鲜有父母可以完整说...

日前,中国儿童中心推出一份对武汉、南昌、乌鲁木齐、哈尔滨、南京、成都、南宁等7个城市2049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的《城市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》,数据显示这类平均年收入为11.16万元的家庭中,父母儿童权利知道度不高,鲜有父母可以完整说出儿童所享有些权利。50.43%的父母和孩子谈话最多的主题是“学习”,57.78%父母伴随孩子花浪费时间间最长的是“写作业”,说明父母对儿童权利的认识还比较片面。

尊重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底线

“事实上整个社会对儿童权利这个词都不太了解。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,该考多少分,该如何提升学习成绩,而不是怎么样把孩子养育得健康,对社会有用。要尊重儿童的权利,就应该关注儿童的需要,而不是父母的需要,就应该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,这个健康成长是一个‘全人’和‘全程’的定义,而不可以只看眼前的分数。”中国年轻人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小军指出,这份调查报告表明,中国父母对儿童权利定义非常陌生,也暴露出中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22年了,媒体对儿童权利的宣传多么缺少、多么无力。

在童小军看来,每一个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健康成长,但从儿童权利的角度考虑什么叫作健康,就不应该让孩子根据大家的规范走,儿童权利观念下的健康,不仅仅是要身体好,还要智商进步好,还要拥有社会道德意识,积极向上,身体、心理、智商、社会行为、道德修养,样样都健康。通俗地讲,就是父母第一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存活环境,了解如何把孩子的身体养好、养健康。父母要着眼于将来,不应只关注孩子目前考多少分、排多少名,而是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阶段的进步,培养孩子为人处世、处置应对事务、自主自立、自我管理、自我参与的能力,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状况。

主持该项调查的课题负责人霍雨佳举例说,调查发现,父母平常伴随孩子的平均时间是4小时,周末伴随孩子的平均时间是8小时,看着伴随的时间还是挺充足的,但这类时间大多数用于陪孩子“写作业”和“上兴趣班”,“聊天”的主要内容也围绕着孩子的学习,只有18.87%的父母和孩子谈论“生活习惯”,接近10%的父母和孩子谈论“兴趣喜好”。这就值得警醒了。

“儿童权利不被父母知道,表面上反映了在国内家庭教育范围中,无论是研究、指导范围还是在具体实践中,儿童权利的传播远远没达到尽人皆知的程度,实质上折射出的是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对儿童权利的排斥。”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觉得,儿童权利是法定的,而不是成年人给予的,“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,是家庭教育的底线和基本内涵,这是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。”

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家庭教育

作为教育社会学的专业研究者,关颖觉得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家庭教育,重点在于从几个基本角度认识“儿童”是什么——

第一,儿童是人,是一个生命体。孩子只须来到世上,就获得了存活的权利,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情况,爸爸妈妈面临什么样的不利原因,无论孩子是丑是俊、是伤病是残疾,爸爸妈妈都没权利抹杀、抛弃、漠视这个生命,家庭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存活创造条件、提供保障,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尊严,不然就是违法的。

第二,儿童是进步中的人,儿童阶段是不可能省略的阶段。一个人假如活到80岁,他的一生只有29200天,人活到十八岁只有6570天,每一天对孩子来讲都有特殊的意义。这6570天不止是成生活活的预备,孩子应该享受大自然赋予他的童年生活,身心的健康进步才大概。目前大家的教育有一个误区,觉得孩子的目前只不过为了他的以后,从而忽视孩子当下的、自己个性的成熟和作为孩子的各种需要。父母玩命让孩子上好的婴幼儿园,上重点小学……结果孩子还没有上学就不想上学了,考婴幼儿园比考研究生角逐还激烈。为了孩子的将来而牺牲他们的目前,是违背孩子自己成长规律的,结果是为孩子的进步制造了障碍,使其偏离正常轨道。

再第二,儿童是弱小的、不成熟的人,是特殊的权利主体。孩子从生的那天起就享有除选举权、被选举权、婚姻自由权以外的所有公民基本权利,同时还享有不同于成年公民的、遭到特殊保护的特殊权利。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。

最后,儿童是独立的人,不是成年人的附庸和达成自己理想的工具。孩子有我们的思想、需要和自己成长的特征和规律。孩子到了肯定年龄,对我们的事有了倡导,他就有发表建议的权利。事实上,成年人为孩子所做的所有都是为孩子成长提供支持、创造条件,而不可以代替孩子的成长,也不应当把成人社会不适合孩子的东西强加给他们,由于孩子不是成年人的附庸。就父母来讲,无论有多么正确的观念、学会了多么科学的办法,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,假如不可以够用途于我们的孩子,不被孩子所同意,全都无济于事!

期待儿童权利的定义深入人心

“可惜现实日常,这类简单的道理不只常常被父母忽视,而且还被父母排斥。”关颖叹了一口气说,譬如有些父母说“孩子子有哪些权利呀,还不是得听大人的”,还有些说“目前的孩子就够难管了,再让他们了解自己有那样多的权利,更得翻了天了,大家当爸爸妈妈的如何玩得转呀”。即便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、研究者,也未必意识到“尊重是爱和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”。关颖强调说:“没尊重的爱是叫人痛苦的爱,没尊重的教育不是真的的教育,甚至会伤害孩子。尊重什么呢?我觉得就是尊重孩子的权利。对爸爸妈妈来讲,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,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,也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。”

“孩子不是个人的财产,他是独立的主体,是国家的、是社会的,是有自己独立的主权的,可惜这一点很多父母非常难理解。”童小军指出,儿童权利中受保护权被忽略首当其冲,譬如肢体虐待、精神虐待、互联网虐待、媒体虐待,随处可见;第二是参与权,理解起来不难,但父母总是不了解怎么样培养孩子参与的能力;再第二是进步权,父母的理解比较片面,过于看重智商进步,忽略其他方面的进步。

童小军呼吁说,父母要在孩子“全人”、“全程”健康成长的理念上达成协议,要在家庭教育指导中防止有损儿童权利的言行,防止那些表面上爱孩子事实上伤害孩子的认知和行为。必须要加大儿童权利的研究,加强儿童权利的宣传,宣传要连贯而持续,内容和方法上要通俗易懂,让儿童权利的定义深入每个父母、教师和儿童的心中。 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